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热点话题>>

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便利

  □ 于 芸
 

  今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出台措施,指导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提出推进友好场景建设,推动优化住宅小区、楼宇等配送环境,加强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关心关爱,帮助解决进门、停车、用餐等急难愁盼问题。

  湖北、四川等地在优化通行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发力,推动“友好场景”建设,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以下简称“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优化通行环境

  畅通“最后一公里”

  对于新就业群体而言,进入小区配送时常面临“门难进、路难找、车难停”等问题。多地通过优化门禁管理、设置专属通道、提供精准导航等方式,让配送“最后一公里”更畅通。

  湖北省宜昌市今年启动了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重点打造友好小区、友好街区等6类“友好场景”,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其中,友好小区建设即在各住宅小区推广“友好徽章”等友好通行机制,打通网约配送“最后100米”。友好街区(市场)建设是在空间开放、建筑密度低、兼具居住和商业等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本地特色街区等,制定街区(市场)服务指引,为新就业群体开辟专属临时停车区或友好通道等。

  四川省泸州市发布《探索共建“泸小麒”友好小区工作实施方案》,建设“泸小麒”友好小区的“进门、路线、驿站、商户、沟通、倡议、互动、关怀、激励、治理”十大友好场景。

  其中,进门友好场景建设要求在征得业主同意的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对新就业群体实行门禁信息快速识别(登记)后放行进入小区。有条件的小区物业服务企业配合相关部门,设置临时停车区,并为车辆充电提供方便;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置指示牌,为新就业群体缩短配送距离提供方便。

  路线友好场景建设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置友好线路图,标明小区出入口、楼栋号、充换电柜(桩)、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情况,方便新就业群体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此外,泸州市要求物业服务人员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应以平和、理性的态度与新就业群体进行沟通,尽量为他们提供便利。

  江西省抚州市依托“赣邻通”开通新就业群体“绿色通行码”,市中心城区、临川区、高新区基本实现小区扫码快速通行。鼓励小区提供友好爱“新”地图,注明小区楼栋、休息室、公共卫生间等信息,提供“贴心导航”。利用社区出入口、公共停车位等空间划定新就业群体专用停车区,解决“停车难”问题。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房产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与快递外卖公司签订安全协议、优化门岗登记流程、绘制小区楼栋分布路线图等,为新就业群体进小区开通送餐送货“友好路线”,解决以往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货难送”等问题。

  完善服务设施

  打造暖心“歇脚地”

  新就业群体常常面临“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等问题。为此,多地通过建设驿站、共享食堂、充电站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服务。

  抚州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300余个暖“新”驿站等综合服务阵地,配备空调、微波炉、沙发、饮水机、急救医疗箱等设施。推动人口密集型小区建设友好重点区域,增设30余个电动车充电站或换电柜,100余个外卖存放区、智能快递柜。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爱心义剪等新就业群体服务活动,营造尊重新就业群体的氛围。

  泗县打造了35个辐射商圈和居民小区的“暖蜂归宿”党群服务驿站,积极盘活小区闲置用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地打造100余个邻里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的“友好场所”。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打造“小哥食堂”,依托社区食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折扣套餐、延时留餐、歇脚休息、饮水补给、手机充电等关爱服务,还提供7折就餐优惠。

  安徽省滁州市提出建好用好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就餐、阅读学习、政策咨询等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提供安静休息区,配备设施为新就业群体缓解疲劳提供便利;推动社区食堂向新就业群体开放,为他们提供优惠餐品和错峰就餐、延时供餐等服务。

  创新激励机制

  推动“双向奔赴”

  在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多地探索积分奖励、基层治理参与等机制,让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实现社会融入与价值提升。

  网约配送员小张除了骑车送餐,还多了一个身份——“微网格辅助员”。一次,小张在送餐时发现一处老旧小区的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存在安全隐患。他便顺手拍下照片,通过手机小程序上报至社区。当天下午,物业服务人员就进行了清理。得益于社区的积分管理激励机制,小张获得了积分奖励,可以在线上兑换生活用品,也能在合作商家享受优惠,让他更有动力充当城市的“移动探头”。

  经常在一小区送餐的小林则积极参与小区的志愿服务行动——关心独居老人、为残障人士送温暖,他都主动报名参加。如今,小林的电动自行车后箱里,除了外卖,还多了一份小区的关怀清单,“我不仅是一名骑手,更是小区的‘帮手’”。

  随着更多城市加入“友好场景”建设行列,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将持续提升。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