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热点话题>>

加快城市更新 提升城市品质

  □ 李少军 王 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城市化率突破60%后,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现在到了系统性推进城市更新的发展阶段。以城市更新为总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可以让城市更绿色、更人文、更宜居,让群众更舒心、更满意、更幸福,城市更新成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路径。

  坚持生态优先

  生态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南通、佛山、东莞、成都等城市在推进城市更新、建设新区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优先。南通紫琅湖、佛山三龙湾区域、东莞松山湖区域、成都锦江生态带,都是通过打造一流生态集聚高端要素。

  青岛中央创新区之所以落子崂山区,主要因为崂山区濒临黄海,是汇聚山、海、城、滩资源的主城区,拥有5A级景区、最美的海岸线,人文景观、科教文卫、衣食住行俱佳,集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开放与包容于一身,这种现代化的山海品质新城对高端机构、高端人才无疑极具吸引力。

  由此可见,提升城市品质应首先考虑生态环境,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亲水,打造沿河景观带;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增绿,提升绿化覆盖率。在此基础上高标准配套和吸引教育、文化、卫生资源,既提升当地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同时用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才集聚。

  坚持产业为基

  没有产业支撑,提升城市品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全国来看,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强调制造业,不少一线、省会、副省级城市,相继提出制造业重回发展“中心”。

  推动制造业重回发展“中心”,一方面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要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加快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市场服务等进行全链条改造,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要在数字产业化上实现突破性发展。培育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引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数字产业化重大项目,壮大数字产业规模,释放引领带动作用。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正处于技术积累和场景探索的窗口期,应尽快打造元宇宙产业园、组建元宇宙产业联盟、打造元宇宙特色应用场景、设立元宇宙产业基金、打造元宇宙现代产业学院,尽快研究出台有竞争力的元宇宙支持政策等。

  坚持创新驱动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向中心城区集聚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创新街区不同于以产业空间为核心的创新产业开发区,而是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自然交织、富有街区活力与人文特色的“城市型”创新区域,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

  对创新企业而言,良好的城区生活环境能更好获取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对于创新活动,人际接触和跨企业流动能促进知识的有效传递。

  对高技能人才而言,往往倾向选择具有良好生活环境的中心城区,良好的城区生活环境能带来更多的创造性,激发创新的思维。

  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的再发展。而且,创造和培养创新和创业文化的城市,更有利于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的经济弹性和区域经济转型潜力。

  坚持品质为要

  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最根本的是产业,最直接的是生活舒适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产业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推动,生活舒适度涉及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更多依靠政府推动。

  要编好规划,深入研究更新什么、谁来更新、如何更新等关键问题,既要研究制定长远规划,也要制定中短期规划,注重将城市更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实施,招标聘请高水平专业规划团队和著名建筑大师,开展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实施社区服务改善、历史文化传承、工业遗存保护、低效园区盘活、特色街区打造和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等工作。

  要发力“1+N”政策体系,研究出台财政支持、项目认定、历史风貌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的配套政策,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

  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可以设立城市更新基金,由国有企业牵头组建城市更新母基金,吸引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深度参与城市更新投融资;推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公共交通节点为中心,合理确定一定开发半径,形成满足居住、工作、购物、娱乐、出行等需求的城市综合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统一;注重产业升级促进城市更新,培育引导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对企业拥有的土地与既有建筑物进行低效用地再开发以及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调整用途,共享城市更新收益。

  作者单位为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