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话题>>
总书记向世界讲述一个拥抱冬奥的中国
- 时间:2022-02-04 10:24
- 来源:人民日报
——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杜尚泽 李建广 刘硕阳 刘书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04日 第 02 版)
今天,从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端详,万千欣喜,万千感慨。
当1908年欧洲举办奥运会的消息传到中国,《天津青年》杂志发出“奥运三问”的时候,谁能料想,百年后不仅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惊艳了世界,冰雪绚丽的冬奥会也花落中国。
百年奥林匹克梦,一曲奥运与国运的交响。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昔日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之际憧憬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一场又一场盛会成为新时代的必然,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思所感:“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
历史会记住这一天: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
熊熊火炬将在鸟巢点燃,北京将成为“双奥之城”。
故事,要从2014年的那个春节讲起。
习近平总书记远赴俄罗斯索契,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席深谈,冬奥梦的种子由此扎根中国。
从梦想到梦圆,8年时光铭记奋斗足迹。
此刻,世界瞩望冬奥,瞩望中国。
开幕前赢得的一块“金牌”:
向世界讲述一个“让老百姓感到幸福”的中国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巴赫主席在索契深谈时,娓娓道来冬奥之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
依山襟海的山海关,既是历史上锁隘难攻的军事要塞,也是自然气候造就的冰雪运动分界线。让更多人更广泛参与到包括冰雪运动在内的体育运动中来,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要义。总书记的讲述打动了巴赫主席,也铺展了足以改变世界冰雪运动格局的壮阔图景。
冰雪运动门槛高。放眼世界,阿尔卑斯山脉覆盖及辐射的欧洲多国,在本世纪诞生了全球1/3的冬奥金牌;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覆盖及辐射国家贡献了全球17%的冬奥金牌。气候地理、人文传统之外,经济发展的底子亦是关键。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体育部门就提出过冰雪运动“南展”的设想,收效并不理想。
把冰雪运动推广到关内,离不开小康路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从另一个视角去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国内考察,看到“小眼镜”多了,总书记谆谆叮嘱“让孩子们跑起来”。“看我现在身体这么好,都是小时候体育运动打下的基础。”2016年秋天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他对孩子们亲切地说。
2017年初,张家口。望着一群叽叽喳喳分享冬令营感受的孩子们,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你们在滑雪中找到魔法了吗?”
时代的变迁仿佛施了魔法。冰雪运动也日渐走向大江南北,“孩子们都很幸福,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从年轻一代的体质、个头,到耄耋老人的健康,话题广泛而深入。总书记在5年前的这次考察中还提了一组数据: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到如今的76岁,到2025年这个数字还要进一步提高。
举办冬奥会,中国的目光却不止于此,更致力于推动“人”的改变:“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
1917年,《新青年》杂志刊发《体育之研究》,作者“二十八画生”正是年轻的毛泽东同志。“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一代伟人发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震耳呼喊。
曾经,中国人被称作“东亚病夫”。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远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一个人远征,一个人却代表了一个民族追赶世界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忘不了昨日的苦难屈辱:“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后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有感而发:“过去我们是东亚病夫,以后要做东亚强人。”
面黄肌瘦、喘息孱弱的形象,令一个国家蒙尘。而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后,《纽约时报》感叹:“北京给了世界一份青春。”
从2008年到2022年,世界眼中的中国愈加多彩而富有朝气。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冬奥场馆时,叮嘱记者们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冬奥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不仅有赛场的拼搏故事,那些“家门口”的滑雪故事、身边的志愿者故事、端起冰雪“饭碗”奔小康的故事,共同勾勒出中国百姓欣欣向荣的生活图景。
前不久的考察,在卢沟桥附近的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展”,仔细端详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进展。
3.46亿!数字的背后,牙牙学语的孩童,迈出勇敢的脚步;白发苍苍的老人,迈出坚定的脚步;成群结队的青年,迈出欢快的脚步……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总书记高屋建瓴:“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它的意义,小中见大。”
国际社会评价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盛况媲美冬奥金牌的含金量,中国在开幕前就收获了一块“金牌”。
筹办过程中的两份“答卷”:
向世界讲述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
中国珍视世界每一次交付给中国的信任。
冬奥筹办路上,世界从点滴细节中感知着一个国家的重信守诺。“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中国办冬奥,言必信、行必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回荡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太行之畔。从蓝图到工地,从科学的谋划到生动的实践,一以贯之。
这份沉甸甸的承诺,要从2014年说起。
申办之路几度峰回路转。这一年年底,《奥林匹克2020议程》面世,“实施可持续发展”等40条改革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转过年来,北京提交《申办报告》,提出三大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这既同议程的改革方案高度契合,也同中国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一脉相承。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从另一个侧面去看,中国发展脉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相向而行,成为助力北京申奥成功的浩荡力量。
那年夏天,冬奥到底花落谁家,令世界期待。人们深知,2022年冬奥会将担负起一份责任——为今后的奥运会树立新标杆、注入新活力的责任。
投票在即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激荡会场:中国“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我相信,如果各位选择北京,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结果出炉不久,巴赫主席就表明态度:冬奥会“交给了放心的人”。之后他又对习近平总书记感言:“过去我相信,现在是确信,北京冬奥会一定会精彩纷呈。”
中国值得这份信任。
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坚克难,中国的筹办之路有一往无前的决心,更有科学坚实的行动。“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总书记的这席话,纲举目张,掷地有声。既将申办理念融汇其中,也呼应着《议程》的改革方向。
“冬奥会筹办”,第一份答卷就从八个字破题。2015年,在冬奥申办成功20天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思虑长远:“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要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
落实情况如何?
就在上个月,新年刚过,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工作。“冰丝带”碳排放趋于零的制冰技术,诠释了科技赋能的“绿”;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被形象地称为“张家口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
赛后利用,一道世界难题。这几年,总书记反复告诫,“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如今,每座奥运场馆都有一份“后奥运”规划。从“水冰转换”到“冰篮转换”,从首钢、二七厂的华丽转身到“北京赛区13个场馆有11个是当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比赛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这些“中国经验”将是留给中国和世界的一份宝贵财富。
再说第二份答卷,“本地发展”。
一座小县城,因冬奥改变了命运。
崇礼,一入冬就大雪封山,也封住了致富路。2015年底,崇礼还是贫困县。如今,每5个当地人就有1人捧起了“雪饭碗”。崇礼人深刻读懂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那次在张家口考察时,有同志结合发展数据告诉总书记,办冬奥对张家口、对河北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何两地联手?落棋弈子,“一盘棋”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就此解释说,这是从国家战略来考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发展冰雪产业带动区域脱贫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举办冬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留下一个缺少生机的寂静山林,要借冬奥会促进新增长点。”
抚今追昔。在冬奥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检查督促冬奥筹办工作在冲刺阶段查漏补缺,他的目光回望一路的跋涉与艰辛:“从无到有啊!2015年申办成功,奔着当时提出的愿景目标,我们按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地办,都办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
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就出自于《论语·子路》。这种风范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同世界交往的价值底色。
今天的中国,行动力更令世界惊叹,世界也在一次又一次加深对中国的信任与期待。北京冬奥筹办“树立了奥运新标杆”,巴赫主席如此盛赞。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向世界讲述一个“脚踏人间正道”的中国
对于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国冰雪运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借助冬奥会契机,推进“历史性跨越”。冰雪运动的追赶、超越,何尝不是一曲奥林匹克精神的激昂乐章,一幅“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恢弘画卷。
先看人才。一边培养,一边选好苗子跨界跨项统筹。从冰雪运动人才的捉襟见肘,到实现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全覆盖的参赛目标,仅用了短短6年。去年年初,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一声令下,运动员像从峭壁腾飞的鹰,翱翔天地间。这位运动员来自河南武校,属于跨界“转行”。看台上,总书记笑着说:“你们选人也很讲究,武术运动员练的正好也是飞檐走壁啊!”
再看场馆设施。
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新造、改建,一砖一瓦。“冰丝带”,世界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世界上首条360度回旋赛道……总书记很早就指明方向:“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上个月在二七厂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雪蜡车。一个小窗口,折射了大变化:过去拿瓶蜡擦一擦雪板;之后在赛场边临时架设打蜡台;现如今,大型赛事用的现代化雪蜡车一字儿排开。
体育,是超越自我的运动。把时间的维度拉长,世界看到百废待兴的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自我超越中,重返奥运赛场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冬奥考察途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迎挑战、战风险,爬坡过坎、愈挫愈勇。”这样一种气概,这样一种精神,是中国一直的坚守。
前进的道路,靠的不是敲锣打鼓,也并非总是顺顺利利。2008年那场惨烈的汶川地震,震惊了世界。面对“北京奥运会还能不能如期举行”的质疑,中国没有退缩。当历史的车轮来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一次,它面对的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人说,大国注定创造伟大和永恒。
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世界对抗疫成绩优秀的中国寄予厚望。有观察者敏锐发现,早在筹办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督促各方要“赶早不赶晚”。面对世纪疫情激荡的格局之变,面对疫情阻隔下的重重难关,“赶早不赶晚”的未雨绸缪,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上个月的冬奥考察,一个重点就是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细致询问双闭环管理模式,甚至精细关注不同区域的垃圾处理细节。在智慧餐厅,总书记还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机器人“大厨”下饺子。
每一分钟,每一方寸间都是“压力测试”,也都在创造“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听听这些国际政要们的声音吧!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依然可以走到一起举办这样的盛会,说明我们能够应对疫情挑战,这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意义所在。”
“谁得冠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疫情之下相聚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中国,相聚在全世界最好的城市之一——北京。”
…………
一届冬奥会,一个“地球村”。
“中国,我们来了!”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纷至沓来,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如约而至。北京冬奥书写了一项项令世界惊叹不已的纪录:这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一些国家首次派团出席冬奥会。
去年,上百年历史的奥林匹克格言首次更新,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上了“更团结”。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阐释的那样,“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团结的灯塔”。
团结的灯塔照亮未来。在一个充满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奥运会赋予了更多象征,象征希望、象征和平、象征团结。通过体育的精彩叙事,传递跨越时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几天前会见巴赫主席时,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
“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
一起向未来!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乘历史大势行稳,走人间正道致远。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