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话题>>
为百年党史打造精品“立体书”
- 时间:2021-06-29 09:59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宋 健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凡是经典建筑,无不集时代性、传承性、纪念性于一身,在唤醒历史记忆的同时,在人们心中种下追求美好未来的种子。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下简称“展览馆”)正式亮相。初露峥嵘,便被各界拿来与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经典建筑并列,称其为“祖国大地上又一座标志性建筑、首都北京又一座红色地标”。
“展览馆是我国首座以党史为主线、全景式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永久性展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表示,“无论是风格样式、结构外观,还是功能设计、内涵底蕴,展览馆都生动展示了党的初心使命,真切反映了党的时代风采,实现了纪念性、传承性、实用性有机衔接,体现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高水平。”
“3个月提交设计方案、987天建成”
以勇于担当诠释初心本色
展览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与古都壮美的中轴线遥相呼应。展览馆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高50.5米,地上7层、地下3层,主要涵盖陈列展览、政党交流中心、藏品库房、业务研究用房、后勤保障等功能。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展览馆的重要决策。”邵韦平介绍说,“当时,国内7家顶级设计单位参与投标。经过3轮角逐,我们的方案最终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邵韦平所在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是60多年前人民大会堂的主设计单位。
邵韦平称,设计方案之所以能被选中,一方面是因为方案传承研究院几十年来的历史积淀,继承“十大建筑”建设理念,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体现了当代建筑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方案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确保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优化提升措施。
“当时,时间非常紧。”邵韦平说,“从决策形成到建党百年,只有3年多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总体量近24万平方米且建设标准极高的工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从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到完成深化设计,邵韦平和他的团队只用了3个月时间。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项目从蓝图变成现实,仅仅用了987天。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先后200多家单位、近5万人直接参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保障项目运行;是100天完成105万立方米土方外运、45天完成2242根基础桩施工、提前15天实现15万平方米地下结构封顶、提前12天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参建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对标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目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新纪录。
说起这些,一向认真、严谨的邵韦平用了“创举”一词。简短的词语中,隐含着他难掩的自豪之情,更彰显出新时代建筑人拼搏奋进、勇担使命的豪情。“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关怀下,我们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举全国之力,集中智慧,共同完成这个重大使命。”邵韦平感慨道,“因此,这座建筑是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其诞生过程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021年5月5日,这座庄重肃穆、与时俱进、别具一格的建筑正式竣工落成。
纪念性、传承性与实用性有机衔接
一馆映照百年建党伟业
从空中俯瞰,展览馆矗立于中国科技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文化建筑群之间,方正端庄、大气质朴,隐隐有山奔海立之势。展览馆整体呈“工”字形,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筑外立面采用土黄色,寓意中国共产党来自大众,脚踏黄土地的沉稳、厚重气质。上部顶冠采用我国古建筑大屋面琉璃瓦形式,形成连续的立面肌理。外观传承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经典建筑的文化基因,采用传统柱廊式结构,庄重恢弘;东西两面共28根廊柱,象征我们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柱身直径1.9米,柱身至幕墙2.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年份是1921年。屋顶旗杆高7.1米,象征着党的生日是7月1日。柱础采用红色花岗岩,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胜利果实的特征。展览馆不仅在设计上处处体现着党的元素,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别具匠心,许多建材取自革命圣地,比如奠基石就来自革命圣地延安。
“完整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展览馆的核心内涵。”邵韦平介绍说,“整座建筑将开国经典建筑的柱廊风格与中式建筑纹样相结合,通过厚重的实墙和虚实变化的柱廊及玻璃幕墙,共同形成了一种庄严的纪念效果。”
广场上的五大主题雕塑由数百块石材拼接而成,每一块石材都历经千挑万选。广场正北方向是一面名为《旗帜》的雕塑,作品以“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为寓意。由《旗帜》雕塑座台向南眺望,广场上矗立的4座汉白玉雕塑《信仰》《伟业》《攻坚》《追梦》,生动诠释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主题,276个人物与583块汉白玉融为一体,人势与山势相依,庄重、巍然,讲述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展览馆布局中心对称,层次分明,空间恢宏大气,双轴线对称的形式使建筑更具有中国传统精神。”邵韦平称,“建筑主入口位于东西向轴线,这条轴线突出了建筑的纪念性和仪式感;另外一条轴线位于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向上的一条动线上,这条轴线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
从西侧主入口拾级而上,进入展览馆序厅,由100块漆板拼接而成600平方米的《长城颂》巨幅漆画壮丽雄浑。地面石材叫“中国红”,取自四川雅安,当地称这种石材为“红军红”。序厅高3层,能够串联各个主题展馆,南、东、北两侧各有一个主题展厅,序厅和3个主题展厅中间为中央展厅。中央展厅标高与周边展厅差半个层高,构成错层,形成流线型参观路线。展览馆一二三层为主题展厅,四层为专题展厅,五层为书库。
“通过采用符合现代展陈理念的连续展陈流线设计,我们设计了一条螺旋上升、循环向上的参观流线,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观展效果。”据邵韦平介绍,“参观流线从一层序厅开始,顺时针循环观展之后,沿着中轴线上的台阶和扶梯转换标高,通过逐渐的空间转换,形成层层递进、由下而上的展览动线。这种组织方式象征着螺旋上升的革命道路不断走向新高度。逐级上升的展览空间,全景展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们在向上一层层行进中,会油然而生一种仪式感、崇敬感。”
为了让展览布置更加灵活,展厅采用27米大跨度,结构板开洞预留,管线在梁窝中布置,避免大跨度梁对空间的挤压,实现了灵活布局。在加强对外交流、接待的使用功能方面,建筑首层设置了供序厅举行重要活动而配备的休息场所,六层设置了可供1000人举行大型交流活动的红色大厅,周围配有休息场所,针对不同区域的功能房间,设计了不同的到达方案。内部办公区域位于展厅之上的五至七层南北侧,通过不同的出入口和竖向交通保证与公众流线相互独立。尾厅设置阶梯教室,参观者可在此逗留或观看展览、影视作品等。
考虑到大型展览人流密集的特点,该馆西侧广场地下设置了一个约9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空间,配套有餐饮、影视等各类服务设施,观展前观众可以在此等候参观,观展后可通过尾厅乘电梯穿过结束厅到达该空间。该公共服务空间下方即为3层停车库,可满足大型展览停车需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
种下创造新未来的“种子”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仅在建筑风格、结构、功能等方面实现了纪念性、传承性与实用性的有机衔接,而且从设计到建设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创新、绿色的新发展理念。”邵韦平认为,展览馆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作。
利用数字赋能,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邵韦平和他的团队通过采用数字化三维设计,结合虚拟技术,直观展现人在数字孪生建筑中的视觉感受,进行方案比选、优化流程动线、研究空间和构件尺度,实现设计上的精雕细刻。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避免了各个专业设计成果间的矛盾,减少了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确保了每一个建筑细节美观精准。在施工阶段,北京城建集团依托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设备位置和管线走向精准排布,通过碰撞检查、净高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为精细化施工管理奠定基础,保障了项目高质量建设。后期,该数字模式将为展览馆运营维护提供更大助力。
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展览馆总体按照国家绿色最高标准即三星标准配置。屋顶设置了连续太阳能采暖台架,并专门定制太阳能集热管,使之和建筑造型完美结合,既突出绿色生态理念,又具有现代美学效果。建筑大量采用减碳技术,通过减少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作贡献。例如,展览馆采用冰蓄冷系统,利用夜间低价电进行制冷,用于白天高价电期间的能源需求,从而降低供电煤耗,实现减排;为满足文物和展品对室内湿度的要求,创新采用组合加湿方式替代传统的蒸汽加湿,取消了燃气蒸汽锅炉,每年预计可减少直接碳排放约600吨。
为提高安全等级,展览馆采用全隔震技术,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完全断开,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有效降低下部结构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释放建筑空间限制的同时,将建筑抗震性能大幅度提高到9.2级。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一部“立体党史书”,记录着一个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一幢精品建筑,浓缩了建筑业70余年来筚路蓝缕高质量发展的风雨征程。从手提肩扛到装配式施工、从满面尘灰到工厂化生产,建筑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其根源,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人们心中种下的追求美好未来的种子。日前,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首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通过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新的“种子”已种下,新的未来正待创造。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