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热点话题>>

坚持“人民立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 钟践平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项重要原则之一。“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既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体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

  民生性强是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五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住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一经诞生,就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从革命战争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组织起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有利于”,把人民调动起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人民立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始终是人民立场的践行者、实干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接续前进,锻造出了一支善作善成、能战能胜的建设铁军,为我国城乡面貌巨变、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突出贡献。

  人民立场是历史的,也是长远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中也蕴含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民本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宝贵历史经验。新征程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了“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面向百姓需求,顺应时代形势,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入手,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激活发展动能、提升治理效能、凝聚磅礴合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四好”建设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加力实施,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现代化人民城市华章诠释“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历史之思。

  人民立场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过程,也是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鲜明特征——坚持大历史观、立足现实经纬度看问题、想办法。唯有把“为了谁”作为工作出发点,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清楚工作的底层逻辑、顶层设计、实践路径,方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唯有把“依靠谁”作为发展力量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方能确保抓民生之本、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而不偏航、不走样、不懈怠;唯有把“谁评价”作为成效硬标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拳绣腿,方能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感受得到温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每一件都很不容易。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下好“绣花”功夫,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把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统筹实施好,让成效更有温度,百姓才会更有体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我们的事业不凡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更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任、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底气。

  深猷远计天下利,躬身力行筑国基。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迈上“十五五”新征程,坚持人民立场,想明白、干实在,以“只要群众需要,就要想办法去干”的勇毅担当,以“干一个成一个,群众受益一个”的坚定决心,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笃行不怠,凝心聚力、团结奋进,专业敬业、真抓实干,定能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住建答卷。

上一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走深走实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