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话题>>
奋力前进,不负百年风华
- 时间:2021-07-01 09:37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艰难求索的斗争中诞生,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疾呼中擎起熊熊燃炬,给破碎动荡的华夏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长河奔流,弹指百年,昔日一叶红船已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纵观世界,大多数政党在其发展历程中,总会面对“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的过程,应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在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坚持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首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从业者上下一心、迎难而上——中央和地方施工企业不讲条件、迎难而上,短短10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武汉相继修建、落成,一批批方舱医院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广大市政环卫职工、物业服务人员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不辞劳苦、坚守一线,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人员正常生产经营。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分部队转为工程部队,投身于国家建设,建设者成为了改变国家面貌的先锋。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 一幅壮丽的建设图景:1954年6月,根据“一五”计划对工业布局的初步意见拟定城市建设指标,原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会议,明确了城市建设必须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开启了对以包头为代表的重点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到1956年年底,我国已对150多个城市进行了初步规划,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龙头”作用。1964年,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党中央站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调整全国工业布局、巩固国防后方的战略高度,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广大建设者在党旗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先生产、后生活”的鏖战中,山高谷深、人烟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因三线建设褪尽荒凉,以“钢铁之城”攀枝花为代表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一批批重要设施、重点工程,搭起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骨架,筑起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石,曾积贫积弱的中国被锻造为经济日益繁荣、社会日益进步、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东方大国。
今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我们见证了新城崛起、老城新生的建设速度,感触着绿水青山的生态温度以及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日益完善所赋予的生活精度。这一切,正是革命先辈所憧憬的可爱中国。上溯至20世纪初叶,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即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面貌充满希冀与构想并付诸实践:90年前,诞生于“红色故都”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内务部的暂行组织纲要》中对马路、电灯、自来水及街道等市政建设管理事宜作出规定,成为了事实上最早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职责要求;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修筑公路,修建学校,整修机场,设立建设厅……城乡建设不仅改变了边区的面貌,为边区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也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一幕幕时代剪影,映射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发展的峥嵘历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奋斗史。从人民解放到社会富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检验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坚守人民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二)
中华民族有很多伟大的理想。《诗经》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为政理念,《礼记》也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的记载。自古以来,“小康”始终是天下苍生孜孜以求的安居乐业愿景。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安居乐业,安居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把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最后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至此我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这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242.4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众所居住的危房得到改造。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522.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危房改造的故事,是人民群众安居壮歌中的一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国棚改累计开工预计超过2300万套,5000多万居民搬出棚户区,住进楼房;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在中国建成,2亿多群众安居梦圆,14亿人口大国的城乡居民住房问题基本解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面对这个千年之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体悟历史,很难从百年前“中国的昨天”推导出“中国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何以能披荆斩棘、凿山穿河,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何以能抵御疾风骤雨,不断创造“世界之最”“人间奇迹”?
答案之一是对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于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锚定。要科学锚定历史方位,就必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上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坚持并切实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必须遵循紧紧围绕人民、牢牢立足实际、积极面向实践的原则;坚持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设定目标、明确定位、谋划实施路径、制定具体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
另一个答案蕴藏在时间的维度中——知其所来,才能明其将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100年来,从饥馑凋敝、“跪着也不能求生”的旧中国,到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心怀“国之大者”的共产党人是创造奇迹的不竭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为人民群众利益,一往无前。
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每一个时代都有前行者,前行者倒下了,后继者继续高举信仰的旗帜。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来自各个系统的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在祖国各地的深沟巨壑向贫困发起冲锋;截至2020年年底,1800多人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渗入血液,浸入心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三)
制度唯坚持发展,方彰其生命;探索唯艰难困苦,方玉汝其成。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7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历史性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需要极大的勇气,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高。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一切改革,都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循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的——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健全完善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架构基本形成;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筑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审批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创造美好城乡环境和幸福生活。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沿着历史的足迹回首,在建筑科技及技术尚不发达的1958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昼夜奋战,“首都十大建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成竣工,成为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的奇迹,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民族万众一心追求美好未来的壮志雄心。进入新时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总产值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元大关,其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并日益巩固,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我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提升至全球第33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国建造”在超高层、深基坑、大空间、大跨度的高难度建筑工程方面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请进来”到“走出去”;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成为“中国建造”的新名片……一系列“新奇迹”,是在接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华章中取得的成就,是以新发展理念指引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硕果,是百年大党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的直接体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今天,全党9500多万名党员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奋力前进。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